
減少碳排放,種樹的副作用最輕
其中「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」規範「減量額度」如何取得、認證、申請,取得的額度可在碳交所交易,也可用於環評增量抵換,是碳費徵收及增量抵換的配套措施。
自願減量專案可分為移除、減少、避免排放三大類。「減少」、「避免」類型多半透過一般大眾理解的、以技術創新提高能源效率、安裝再生能源裝置等方式。「移除」型則是透過造林、取得森林碳匯等方式,積極減少碳排放。
而在各類減排技術中,造林活動副作用最輕,不僅可以吸收碳,還能夠恢復生態系統、維護生物多樣性,同時也能提供公共空間,促進民眾的健康和福祉。
筆者所屬的台新金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積極響應政府政策,實踐綠色轉型。台新金控近期與臺東縣政府、臺東大學、綠色冀泉共同簽署合作意向(MOU),為今年8月底海葵風災造成當地萬棵樹木倒塌進行復育,於臺東舉行植樹造林活動,期盼重現綠地,打造公益共好森林。
資料來源 : ESG 遠見詳細新聞內容:https://esg.gvm.com.tw/article/35795
圖片來源:ESG 遠見